苹果抽成微信打赏30%合理吗?
5月31日,罗永浩的一条微博,一石激起千层浪,又把苹果收取“过路费”推上了枪口。
一时间,众口铄金,“苹果无耻没下限”、“吃相难看”、“贪婪”、“除了赚钱苹果还剩什么?”。
从微信取消公众号打赏到今天,已经10天有余。此时,罗永浩以“打赏是用户对贡献内容这的馈赠,不是APP官方卖东西赚钱”为由炮轰苹果傻X。
至于苹果是不是傻X,我只想说,天下乌鸦一般黑。
都是商人,惟利是图,谁又说得着谁呢。
从苹果抽成30%的打赏整件事来看,必须要理明白两件事——
1.苹果为什么要抽成30%
2.打赏是否属于苹果的应用内购
回答这两个问题前,我想先说说打赏这回事——
不管你是不是某一APP、或者某一公众号的深度用户群,我们总是会在不同的APP里面看到“变异”的打赏二字。
比如说:
某小说APP的地雷、手榴弹、火箭炮等1-100不等的打赏
某视频平台6元起的电池打赏
某直播平台火箭、飞机、鱼丸打赏
靠赞赏混口饭吃的“内容创作者”还真不少,当然你有权怀疑这些内容的品质,毕竟各种门频出的直播平台显然不符合优质内容产出的标准。
话又说回来了,打赏的钱未必能全部落到内容创作者的口袋里。
打个比方来说,用户瞧着咱创客星球的直播乐呵,一时豪爽,打赏一架飞机,价值100元。这个100元,最后到我们自己手里的可能不到40。
其中,平台抽取50%,另外还有税,真正到手的所剩无几。现在苹果又要来抽取30%,最后到手的可能连苍蝇腿都没有。
现在来回答第一个问题——苹果为什么要抽成30%。
每一个在iOS平台上线的APP,APP内产生的购买,苹果收取相应的“30%”过路费。这就是苹果所谓的应用内购买。
对于苹果来说,抽成30%的传统由来已久。而且从数据来看,30%的抽成并没有吓走开发者们。
APP Store依然是开发者们的首选,可以说应用的兴起,iOS平台功不可没。相对封闭的iOS平台在制定规则和打造APP生态方面,似乎并没有把这30%的过路费放在眼里。
当然,相较于苹果高昂的硬件利润来说,这点钱确实不值一提。然而,苍蝇腿也是肉,况且APP这条苍蝇腿并不细。
当这条并不细的苍蝇腿逐渐发展成大象腿,还越过苹果这条道,不断蚕食其它地的时候。苹果忍不了了。
2016年,微信推出小程序,业内不少人预估这会给APP带来冲击。尽管小程序发展至今,并没有太过显眼的水花,但是苹果看似已经过了容忍限度了。
紧接着,内容付费又越过苹果走上了风口,不管是以短视频形式的内容创作,还是直播、文章的内容产出,打赏成了他们广告之外的又一条财路。
“苹果收取微信打赏的30%”举措一经发布,高招频出的腾讯立马抢占了“受害者”的位置,没过多久就公布iOS版微信关闭打赏,傲慢的苹果成了手抓镰刀的贪婪者。
大批以腾讯为首的开发者们群起攻之。
然而手抓镰刀的苹果并没有停止收割行为,“杀鸡儆猴”的招数似乎渐渐起了作用,不少APP平台已经做出整改。
不知在游戏厂商面前一贯强势的腾讯(江湖传闻:腾讯游戏平台和开发者91分成)是否会在更加傲慢的苹果面前低头?
至于第二个问题——打赏是否属于苹果的应用内购买,我们来看一下苹果从一开始就制定下的应用内购买项目类型:
从苹果明文规定的条例来看:游戏币、杂志订阅、付费音乐视频都算是应用内购买。
至于“打赏是否属于应用内购买”,似乎不是罗胖一句“对内容创作者的馈赠”能裁定的。归根究底,苹果认定打赏是应用内购买,它就是。苹果认定不是,它就不是。
一切在iOS生态系统上进行的支付行为的裁定的解释权,全权掌握在苹果手里。
打赏背后所带来的利益分割,自然会驱动利益双方的追逐战。打赏被系统平台以及开发平台瓜分一二,到最后,真正到内容创作者手里的又有多少呢?
苹果吃相难看的硬收30%过路费,开发平台怨声载道的维护打赏的独立性,真可谓“无利不起早”,在“利益”这条底线下,谁也别说谁!